福清智铭职业技术学校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710212
2024年5月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入学要求
三、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二)教学设施
(三)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六)质量管理
九、毕业要求
十、附录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表
(二)培养方案(微)调审批表
福清智铭职业技术学校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专业代码:71021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代码 | 对应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
电子与信息大类 71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 | 人工智能训练与开发工程师、Python开发工程师、视觉应用开发工程师、Web开发工程师 | 程序员(初级)、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资格认证(工信部)、1+X职业等级证书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数据处理 (中级)等 |
备注:1.所属专业大类及专业类参考教育部专业目录
2.对应行业参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3.主要职业类别参照《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接续高职专科专业举例: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人工智能、网络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工程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人工智能、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人工智能产业企业,以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工作岗位能力为核心,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人工智能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应用技术,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岗位群,符合人工智能行业对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系统集成与运维、产品销售与咨询、售前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的实践能力要求,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知识结构
(1)了解政治理论、法律基础、创新创业基本知识,熟知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和礼仪规范;
(2)掌握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等;
(3)掌握人工智能软件、硬件产品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知识;
(4)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与知识;
(5)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数学技术知识、算法原理;
(6)掌握人工智能应用中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7)掌握人工智能应用中JAVA、Python等语言编程方法、常用工具和框架的使用;
(8)掌握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运维与产品设计基本知识;
(9)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能力要求
(1)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客户交流能力;
(2)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客户真实需求以及项目方案的规划能力;
(3)具备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结合的开发、实施、维护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能力;
(4)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
(5)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能够主动查找相关技术资料,能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应用,以解决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6)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能够使用Java、Python等程序开发语言进行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
(7)能够应用所需的人工智能知识与真实应用场景相结合,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关键步骤和关键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
3、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具有合格证的政治素养,有理想,懂政策,有法律意识;
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处事严谨,遵纪守法,勤奋上进;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具有质量第一的意识和强烈的产品竞争意识;
规范意识:具有标准化软件编程习惯,工作系统化、模块化、规范化;
团队意识:具有团队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
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推陈出新,开拓和发展新技术、新项目。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 公共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语文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 240 |
2 | 数学 |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 240 |
3 | 英语 | 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240 |
4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 40 |
5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 40 |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 40 |
7 | 哲学与人生 |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 40 |
8 | 体育与健康 |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 180 |
9 | 信息技术 |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 160 |
10 | 艺术 |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广泛的艺术学习和活动,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原理,丰富审美体验,提升艺术感知能力;关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劳动生产、艺术与历史文化等的联系,发展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40 |
11 | 历史 | 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 | 80 |
1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 课程目标:通过读本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思想的理论体系、历史背景、实践要求等,结合中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践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 20 |
13 | 劳动教育 |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使学生掌握基础劳动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主要教学内容:劳动观念教育,理解劳动价值和社会意义。劳动技能培养,如基础手工、简单机械操作等。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注重体验和操作,强化实践环节。 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定期检查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 20 |
1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主要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学、艺术、道德等方面。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文化实践。 教学要求:强调传统文化的实践性,结合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能力。 | 20 |
15 | 职业素养 |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主要教学内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职场规范、礼仪和职场形象塑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学生需掌握职业素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强调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职业素养。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 20 |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 | 1. 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现阶段在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商业等领域的应用 2. 初识人工智能――人类智能溯源与发展史、人类智能层次、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概述 3.初探知识工程――知识表示、阶谓词逻辑、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框架结构、机器推理 |
120 |
2 | 电工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00 |
3 |
网络基础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类型、组成、应用等基础知识,熟悉网络工作原理、主流协议和网络规划相关知识,掌握局域网络系统构建的网络规划、线缆规划、网络常用设备的基本配置、因特网接入、无线网络、网络安全防护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
100 |
4 |
图像处理 | 了解图形图形处理及相关的美学基础知识,理解平面设计与创意的基本要求,熟悉不同类型图形图像处理业务的规范要求与表现手法,掌握应用平面设计主流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相关技能,能使用相应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形处理等业务应用 |
100 |
5 |
工具软件 | 掌握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虚拟机、特殊文档编辑与格式转换、翻译工具、网络管理与数据传输、即时通信、信息安全、云办公、数码产品及移动设备连接和数据传输、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常用工具类软件的应用技能 |
100 |
6 |
VB | 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类型、表达式、逻辑关系、流程控制等知识,熟悉计算机编程从需求分析到软件分布的业务流程,掌握可视化程序界面设计、数据库连接、多媒体与网络应用等编程方法,能使用编程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程序 |
80 |
7 |
数据库 |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数据库创建的基本方法及步骤;掌握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掌握数据库的密码设置;深入了解数据库中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最终能够灵活使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一般复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
80 |
8 | 物理 |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具备科学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技能。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 100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网页设计 | 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熟悉HTML和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网页元素编辑、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网页行为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元素使用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主流网页设计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编写简 |
80 |
单网页代码和脚本 | |||
2 |
Flash | 了解多媒体制作的基础知识,理解动画形成原理与多媒体制作的基本要求,掌握二维动画元素绘制、动画编辑、多媒体素材处理、打包集成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二维动画设计和多媒体制作主流软件进行简单的动画设计和多媒体素材合成 |
80 |
3 |
网络布线 | 了解网络布线的基础知识,理解专业综合布线的工作规范,熟练使用网络布线与测试工具,掌握不同网络通信物理介质在不同环境下的装配、布线与测试技能,熟悉室内(办公和家居)、专业机房、弱电井、大型楼宇、室外等网络布线场景的布线施工技能,能进行小规模布线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 |
80 |
4 |
机器视觉应用技术 | 1.了解机器视觉的应用领域; 2.了解工程中机器视觉系统的软件建构和硬件设计流程和方法; 3.了解工业中常用的多种打光方式和特征突 显技术;4.了解机器视觉软件的安装和基本操作。
|
80 |
5 |
网络构建与管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锐捷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掌握IP编址技术;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调试;掌握VLAN的划分、VTP配置和VLAN间的路由;掌握生成树协议的原理和配置。掌握锐捷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调试;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EIGRP、OSPF)的配置和调试;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的设计和应用;掌握广域网技术(PPP、ISDN、FrameRelay)的应用;掌握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
80 |
6 |
单片机技术应用 | 1. 了解常用单片机的类型和型号; 2. 熟悉常用51单片机的技术参数及其内部硬件资源和结构; 3.掌握典型51单片机芯片手册查阅和使用方法及编程软件安装和开发流程、下载系统使用流程和方法。 |
80 |
7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 | 初步学习:1.数据类型2.表达式3.文件操作4.程序结构设计5.函数的使用6.面向对象的编程 |
80 |
3.专业选修课
(1)工业产品设计CAD
(2)APP交互动画设计
(3)微网站制作
4.综合实训
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要求灵活安排综合实训,建议以计算机应用的综合项目或采用企业真实工作项目等方式进行,也可以和学生技能证书考核要求结合进行。时间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的进度,安排在每个学期,也可以统一安排在第5学期。技能考证要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完成,证书要求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为准,可以是国家相关部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的职业技能证书,也可以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统一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安排 |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考核方式 |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
公共基础课 | 公共必修课 | C01 | 语文 | 12 | 240 | 240 | 3 | 3 | 3 | 3 | 书面考试 | |||
C02 | 数学 | 12 | 240 | 240 | 3 | 3 | 3 | 3 | 书面考试 | |||||
C03 | 英语 | 12 | 240 | 240 | 3 | 3 | 3 | 3 | 书面考试 | |||||
C04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40 | 40 | 2 | 书面考试 | ||||||||
C05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40 | 40 | 2 | 书面考试 | ||||||||
C0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40 | 40 | 2 | 书面考试 | ||||||||
C07 | 哲学与人生 | 2 | 40 | 40 | 2 | 书面考试 | ||||||||
C08 | 体育与健康 | 9 | 180 | 40 | 140 | 2 | 2 | 2 | 2 | 1 | 实践考试 | |||
C09 | 信息技术 | 8 | 160 | 80 | 80 | 4 | 4 | 书面考试 | ||||||
C10 | 艺术 | 2 | 40 | 40 | 2 | 书面考试 | ||||||||
C11 | 历史 | 4 | 80 | 80 | 1 | 1 | 1 | 1 | 书面考试 | |||||
必修课程学时学分 | 67 | 1340 | 1120 | 22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 37.22% | |||||||||
选修课 | C1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 1 | 20 | 20 | 1 | 书面考试 | |||||||
C13 | 劳动教育 | 1 | 20 | 10 | 10 | 1 | 书面考试 | |||||||
C1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 | 20 | 10 | 10 | 1 | 书面考试 | |||||||
C15 | 职业素养 | 1 | 20 | 10 | 10 | 1 | 书面考试 | |||||||
选修课程学时学分 | 4 | 80 | 50 | 3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 2.22% | |||||||||
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 | 71 | 1420 | 1170 | 25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 39.44%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技能)方向课 | C99 | 网页设计 | 4 | 80 | 80 | 2 | 2 | 书面考试 | |||||
C100 | Flash | 4 | 80 | 80 | 2 | 2 | 书面考试 | |||||||
C101 | 网络布线 | 4 | 80 | 80 | 2 | 2 | 书面考试 | |||||||
C102 | 机器视觉应用技术 | 4 | 80 | 80 | 2 | 2 | 书面考试 | |||||||
C103 | 网络构建与管理 | 4 | 80 | 80 | 3 | 1 | 书面考试 | |||||||
C104 | 单片机技术应用 | 4 | 80 | 80 | 3 | 1 | 书面考试 | |||||||
C105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 | 4 | 80 | 80 | 2 | 2 | 书面考试 | |||||||
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 | 28 | 560 | 56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 15.56% | ||||||||||
专业核心课 | C106 |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 | 6 | 120 | 120 | 3 | 3 | 书面考试 | ||||||
C107 | 电工基础 | 5 | 100 | 100 | 3 | 2 | 书面考试 | |||||||
C108 | 网络基础 | 5 | 100 | 100 | 3 | 2 | 书面考试 | |||||||
C109 | 图像处理 | 5 | 100 | 100 | 2 | 3 | 实践考试 | |||||||
C110 | 工具软件 | 5 | 100 | 100 | 2 | 3 | 实践考试 | |||||||
C111 | VB | 4 | 80 | 80 | 1 | 3 | 实践考试 | |||||||
C112 | 数据库 | 4 | 80 | 80 | 4 | 实践考试 | ||||||||
C113 | 物理 | 5 | 100 | 100 | 5 | 书面考试 | ||||||||
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 | 39 | 780 | 78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 21.67% | ||||||||||
专业选修课 | C114 | 工业产品设计CAD | 4 | 80 | 80 | 4 | 书面考试 | |||||||
C115 | APP交互动画设计 | 4 | 80 | 80 | 4 | 书面考试 | ||||||||
C116 | 微网站 | 4 | 80 | 80 | 4 | 书面考试 | ||||||||
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 | 12 | 240 | 24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 6.67% | ||||||||||
综合实习(共计6个月,即24周) | 30 | 600 | 600 | 30 | 实践考试 | |||||||||
综合实训学时学分 | 30 | 600 | 60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 16.67% | ||||||||||
专业课程学时学分 | 97 | 1940 | 1340 | 600 | 占总学时数的比例: 53.89% | |||||||||
总学时学分 | 180 | 3360 | 2510 | 85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1.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拥有一支素质高、技术强、教学精的师资队伍,共有教师25人,都是本科生,讲师 12 人,专业课教师 5人,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充分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学团队中老中青教师比例恰当,通过实施“老带新”教师培养策略,形成一支教学业务熟悉,实训指导能力强,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队伍。
2.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教研工作、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平均每五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 6 个月。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每学期承担不少于 30 学时的教学任务。
专业教师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学历/学位 | 职称 | 技能等级证书 |
1 | 张晓霞 | 女 | 本科/学士学位 | 中级讲师 | 高级 |
2 | 徐斯琪 | 女 | 本科/学士学位 | 讲师 | 高级 |
3 | 汤建炜 | 男 | 本科/学士学位 | 讲师 | 高级 |
4 | 周洪胜 | 男 | 本科/学士学位 | 讲师 | 高级 |
5 | 袁小艳 | 女 | 本科/学士学位 | 讲师 | 高级 |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应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实施需要,其中实训(实验)室面积、设施等应达到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要求。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实训内容 | 设备 名称 | 设备主要功能(技术参数与要求) | 数量(台/套) | 备注 |
1 |
计算机基础实训室 | 公共基础课:信息技术 专业核心课: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录入技术 计算机编程基础 数据库应用基础 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 办公自动化(技能)方向课: 办公软件应用 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专业(技能)方向课: 电子商务应用计算机专业排版 专业(技能)方向课: 排版技术基础与应用 图文排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技能)方向课: 数据库高级应用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
学生用计算机 | CPU:≥主流多核 |
40 | |
内存:≥2GB | ||||||
硬盘:≥250GB | ||||||
集成显卡 | ||||||
显示器:分辨率≥ 1024×768 | ||||||
网卡:≥1个 | ||||||
支持网络同传和硬盘保护 | ||||||
可选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 | ||||||
耳机、麦克风 | ||||||
教师用计算机 |
同上 |
1 | ||||
软件 | 桌面操作系统 |
适量 | ||||
Office办公软件 | ||||||
常用工具软件 | ||||||
计算机编程软件 | ||||||
数据库软件 | ||||||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 ||||||
多媒体制作软件 | ||||||
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 | ||||||
中英文打字测试软件 | ||||||
电子商务应用软件 | ||||||
专业排版软件 | ||||||
网页动画制作软件 | ||||||
影音编辑合成软件 | ||||||
虚拟机及相关系统镜像文件 | ||||||
2 | 专业核心课: | 学生用 | CPU:≥主流多核 | 10 | ||
人工智能学习实训室 | 常用工具软件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技能方向课 | 计算机 | 内存:≥2GB | |||
硬盘:≥250GB | ||||||
集成显卡 | ||||||
显示器:分辨率≥ 1024×768 | ||||||
网卡:≥1个 | ||||||
耳机、麦克风 | ||||||
教师用计算机 |
同上 |
1 | ||||
智能 产品 | 平板电脑 | 41 | 含教 师用 1套 | |||
其他主流智能产品 | 41 | |||||
网络 配件 | 交换机16口 | 1 | ||||
家用型无线路由器 (WAN×1,LAN×4,AP) |
11 |
含教 师用 1套 | ||||
RJ-45网线及USB连接线组 |
41 | |||||
工具 |
小型工具螺丝刀组 |
41 | 含教 师用 1套 | |||
软件 | 桌面操作系统 |
适量 | ||||
数码产品连接及刷机软件 | ||||||
常用工具软件 | ||||||
视频展示台 | 变焦≥100倍 |
1 | ||||
亮度分解力≥400TV线 |
说明:主要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版40人/班配置。
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根据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产业技术发展特点,应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知识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人工智能技能方向新技术,并能同时接纳较多学生学习,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专业技能方向综合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够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该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校内实训场所(室)情况 | |||||
名称 | 建筑面积(m2) | 主要设备及数量 | 工位数 | 主要实训内容 | |
计算机基础实训室 | 104 | 计算机51台、服务器1台 | 5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录入技术、计算机编程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
| |
人工智能学习实训室 | 60 | 计算机套件、网络配件、智能产品、检测维修实训台、软件、视频展台等。 | 50 | 人工智能产品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
| |
校外实训基地情况 | |||||
名称/合作企业 | 主要实训内容 | ||||
福建德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应用相关等知识,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常用信息技术设备组装与维护、网络技术应用、数字媒体素材处理等能力。 | ||||
嘉捷科技(福清)有限公司 | 掌握计算机、人工智能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软件与硬件操作、网络应用、数字媒体应用和信息处理等操作或产品销售等工作的技术。 |
(三)教学资源
教材工作是特色专业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教材的选择,原则上必须参照大纲要求和规定,选用“规划教材”。坚持国家“规划教材”优先,兼顾各专业课教材开发和建设的实际,适当考虑其他推荐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择优选用。教材的选用也应符合专业培养的方向,同时兼顾本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用教材内容即易被学生接受,又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保证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有用的人才。同时,鼓励老师积极投入到教材编写的行列,为本校提供更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优秀教材。
我校目前正积极建设校园信息化系统,对学校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信息化系统建成后,将减小教育资源差距导致的信息化差距,可以提高学校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
(1)图书馆馆藏图书能满足学习需要,专业相关书籍种类丰富;校园网信息畅通;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方便师生互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使用
课程 | 教材名称及主编 | 出版单位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 | 教育部组织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教育部组织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教育部组织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哲学与人生 | 教育部组织编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语文 |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语文(职业模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语文(拓展模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数学 |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英语 | 英语基础模块1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英语基础模块2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生读本(高中)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WPS+Python版)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体育与健康 | 体育与健康(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历史 | 中国历史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世界历史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艺术 | 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修订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修订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网页设计 | 《Dreamweaver 网页制作(第4版)》 马文惠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Flash | 《Flash CS6 动画制作案例教程》刘鹏程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网络布线 | 《信息网络布线技能训练实战(含实训工作页)》 朱东方 陈静君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机器视觉应用技术 | 《工业机器人视觉技术(第2版)》刘罗仁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网络构建与管理 | 《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3版 汪双顶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单片机技术应用 |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周忠强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及实践(慕课版)》郭炜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 |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 肖正兴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电工基础 | 《电工基础》姚锦卫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网络基础 | 《计算机网络技术》马孝援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图像处理 |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OC基础与案例教程3版》 牟红云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VB | 《Visual Basic学习辅导与上机实 习(第3版)》 贾长云 朱香卫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数据库 | 《MySQL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赵明渊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大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要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配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综合素养及技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大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真实的企业项目、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可实行工学交替等弹性学制。要合理调配专业教师、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校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以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电子商务的行业规范为实际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变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一)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本方案《教学计划安排表》中的课程全部修完,学时达3060学时,获得学分达总学分的60%即108分以上。
(二)《教学计划安排表》中必修课和顶岗实习成绩合格。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
(四)参加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五)获得本专业技能证书。
十、附录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课程 | 67 | 1340 | 1120 | 220 | 37.22% |
选修课程 | 4 | 80 | 50 | 30 | 2.22%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28 | 560 | 560 | 0 | 15.56% |
专业核心课程 | 39 | 780 | 780 | 0 | 21.67% | |
专业选修课程 | 12 | 240 | 240 | 0 | 6.67% | |
实习实训 | 30 | 600 | 0 | 600 | 16.67% | |
合计 | 180 | 3600 | 2750 | 850 | 1 | |
百分比 | 76.39% | 23.61% |
(二)培养方案(微)调审批表
培养方案(微)调审批表
专业名称: 适用年级(班级): 2024 级
课程名称 | 原计划 | 调整后计划 | |||||||||||
课程 类型 | 总学 时 | 学分 | 学期 | 学期 学时 | 考试 类型 | 课程 类型 | 总学 时 | 学分 | 学期 | 学期 学时 | 考试 类型 | ||
调整理由 | |||||||||||||
教研室意见 |
签字:
年 月 日 | ||||||||||||
教务处意见 |
签字:
年 月 日 | ||||||||||||
分管领导审 定 |
签字:
年 月 日 | ||||||||||||
校级党组织 会议审定 |
签字:
年 月 日 |
